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广州巴菲特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部
联系电话:020-34392366
传真号码:020-84051161
总部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晓路宝成街10号A栋1801
电子邮箱:gzbuffet@163.com
联系电话:020-34392366
传真号码:020-84051161
总部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晓路宝成街10号A栋1801
电子邮箱:gzbuffet@163.com
邮政编码:510288
业务联系:王经理15360588980 孔经理15360890100
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0-09-29 发布者:巴菲特市场部 【字体:大 中 小】
印发关于促进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经信技改〔2010〕867号
发布时间:2010-09-28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顺德区经济促进局:
现将《关于促进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委反映。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联系人:姚瑞婷,电话:020-83133360)
关于促进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推动我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我省传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基本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的工作部署,以推进“三促进一保持”为立足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调高、调优、调强为目标,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集聚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实现 “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
(二)总体目标。
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培育一批优势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到2012年前,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研发费用(R&D)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以上;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单位工业产值能耗进一步下降。
二、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三)主攻重点产业高端技术。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加强传统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按照“一项技术培育一批产品,一批产品支撑一个产业”的原则,在坚持原始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行业和细分领域,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
(四)建设新型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力度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技术、装备、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基地集聚。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探索建立传统产业“1+N+多” 协作创新模式,在传统产业中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质量、标准等服务的协作平台。
(五)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传统产业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政策,开展企业耗能产品及设备专项监察,采取倒逼机制促使落后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落实财政资金对落后产能退出、转型转产企业的补助,确保落后产能平稳退出。
(七)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立足产业、集群、企业三个层面,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加强外引内联,推动与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的合作,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集群和园区的载体功能,促进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建设一批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八)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移。围绕“双转移”战略,优化传统产业区域布局,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进行转移。鼓励珠三角地区加大转移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建筑材料、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行业建立企业总部;大力支持东西两翼和山区积极承接转移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转移项目,特别是入园企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落实,发展和壮大产业承接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建立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的区域布局。
三、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九)深化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结合“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推动广东传统产业名牌冲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鼓励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依托产业集群,打造 “顺德家电”、“古镇灯饰”、“虎门服装”、“潮州陶瓷”、“云浮石材”、“黄圃腊味”、“揭阳五金”等传统产业区域品牌,推动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跃升。加强品牌创建服务,深入推进质量振兴和标准化战略,引导优势传统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信用体系,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拟定申报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鼓励企业广泛采标生产。
(十)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大力引进和重点培育相结合,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重点引进传统产业中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在我省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机构;引导我省生产制造优势突出的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企业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培育和壮大本土企业总部。
(十一)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等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传统产业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传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组织开发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等,突破传统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培育一批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企业。
(十二)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以传统产业制造优势为基础,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广泛开展工业设计,培育传统产业工业设计基地或设计中心。拓宽工业设计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领域,鼓励家电行业应用工业设计开发人性化智能产品,鼓励食品饮料、金属制品行业在外观、选材、功能等方面融入工业设计新理念,鼓励建材行业应用工业设计开发节能、节水、节材等新型环保产品,鼓励纺织服装、家具行业应用工业设计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引领时代潮流的高档产品,提高传统产品附加值。
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两化融合
(十三)推进产品研发和制造信息化。加快普及利用信息化推进传统产品二次创新,实施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和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认定一批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优秀企业,推行计算机辅助研发和制造软件,通过信息化实现传统产业在技术、工艺、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的差别化竞争,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十四)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广使用企业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软件,改善和优化组织流程,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达到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实现现代化生产的目标。普及应用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提高生产精度、资源利用率,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十五)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施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鼓励企业使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等软件,加大力度推广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组织开展传统产业“广货网上行”活动,支持企业利用我省重点培育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
五、加大优势传统产业投资力度
(十六)推进重大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重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荐有条件的基地和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开展传统产业省市共建基地工作。建立传统产业重大投资项目联系制度,加强对传统产业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
(十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结合技术改造“双千工程”,以五金家电、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切实提高企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十八)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向金融机构推荐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符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
(十九)加强产业招商选资。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兄弟省市大型知名企业,引进高端制造和研究开发项目。充分利用我省引进领军人才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高层次人才。鼓励我省传统产业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提高产业分工地位。
六、加强优势传统产业政策扶持
(二十)认真贯彻有关产业政策。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依据,制定和完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目录,大力发展鼓励类项目和产品,坚决禁止高能耗、高污染的禁止类项目建设。
(二十一)切实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用好国家鼓励类产品进口设备免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税等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研发费税前抵扣等自主创新优惠政策,用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享受所得税或增值税减免等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现有增值税转型等降低成本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和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减轻传统产业企业负担。
(二十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按照“上下联动”的原则,统筹安排省财政相关产业发展资金,发挥各地财政投入的配套作用,重点支持传统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重点产业项目投资、重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等。
七、加强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千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和百项重大项目跟踪联系制度,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及时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协会在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服务作用,形成各级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有效互动的工作体系。加强省市共建优势传统产业工作,引导资金、政策向特色产业基地倾斜,推动各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加快发展。
(二十四)做好统筹规划。实施重点地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指导传统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围绕该地区主要优势传统产业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转型升级的载体和项目。根据各地实际,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编制重点行业和特色行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等。
(二十五)总结推广典型。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结合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行动计划,了解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总结转型升级有成效、有特色的地区、行业、企业典型经验,尤其是具有全省性示范作用的转型升级路径、模式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挖掘、提炼、总结和宣传推广,积极营造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